作者:Brise

修改時間 2019-10-20 20:10:02

【絲路美饌】用一口美食說著文化

異於南方的米飯飲食,在西北的每一餐幾乎都與麥類麵食脫不了關係;嚴寒乾冷,自然難以孕育稻作成長,然麥食則成了上天最佳恩賜,更甚是成了一種文化。

然不僅是麥食,其他如同牛、羊、驢、駱駝等,也因著環境文化而為美饌。但比及這些,豬肉則因著宗教、環境等原由而趨於少見,更甚是不能逕自胡亂攜帶。

近乎是所有店家都在外頭高高懸掛著「本店清真,外食莫入」之字樣,處處都讓我們格外注意,連同一杯飲料也不能壞了規矩。記得某次吃飯聽著老闆娘對一女客人嚷著,重申了好幾次「我們這裡是清真食堂」,只因她隨手帶了一小杯還未開封的飲料。


這不僅僅是文化的一環,我想更多還需給予基本的尊重。


絲路行大約佔了我們西北行的二分之一,從敦煌到嘉峪關、酒泉、張掖、武威,沿途走了約莫八百多公里;大多數時間都在車上熬過,為的都是準確地在時間內趕到下一個點。有一晚我們還曾經坐了六個多小時的車程,下車時只感全身疲憊,筋骨還硬的咯咯發出聲響。

漫漫長路當中,美食則適時的成了我另類甘泉;每每到了休憩時刻,我與朋友總是急切的想找間餐館一飽口服。羊肉串自然是在西北少不了嘗試的美饌(圖一),比及台灣的羊肉串,西北羊肉串更講究肥瘦相間的滋味,油中帶嫩嚐在嘴裡皆是痛快,外加孜然粉佐香,更讓人不覺美味至極。很特別的是,牧區多採「紅柳」枝(檉柳)作為串燒工具,耐燒且物盡其用,相當有智慧。

羊肉饢餅(Naan)(圖二)也是必嚐美食之一,選用帶皮嫩羊,佐以香菜及其他香料,為饢提味同時又順勢運用羊油讓饢吃起來不致太乾,口口滑順。我嚐過饢多次,然這種料理方式卻是我最喜歡的,不膩而順口。

糊鍋(圖三),這個美食就特別多了,此為嘉峪關市最著名之早餐小吃。簡單來說,這項美食主要以雞湯熬煮作為湯底,再配上些饢餅、麻花,摻和在一起便是美味一餐了。雞湯的確鮮美,這樣的吃法我也是第一次吃到,不過於我而言卻不甚習慣,僅單純麵糰及雞湯稍嫌單調了些。

糊鍋雖為當地著名小吃,然據導遊說法,這樣美食卻面臨著逐漸消失的命運,因為大部分住民越發偏好以牛肉麵作為早餐,以至於糊鍋的普及率逐漸下滑。我曾想過,不知道在十年後或更久,它是否走向消失的命運呢?

駝掌(圖四),為我在敦煌吃的一道特色菜。以駝而言,掌是最名貴之處,為軟蹄的部分。異於我起初想像粗糙的口感,駝掌肉質甚是細膩滑嫩,吃起來也不燥。料理餐館就製作上還別發巧思,在駝掌的旁邊放置一大坨鮮奶油,意名為「雪山駝掌」,不僅別具趣味,搭配口感上也極佳,很是讓我回味。

但許是吃駝掌那天我才剛騎完駱駝,以此心中難免還是有一些小疙瘩,所以也僅選了一小塊做淺嚐。不過對當地牧民來說,駱駝的食用在日常不過,甚有駝峰(像吃油脂那般)、駝肉到駝血皆為美饌,然價格並不甚其他肉類便宜就是了。



我是Brise,來自臺北的自由靈魂及吃貨。

留言板

回到最上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