綠鬣蜥大本營

綠鬣蜥大本營

直擊綠鬣蜥野外大本營 屏東農田墳墓都被破壞

台灣最南端的屏東,擁有溫暖的陽光、多樣豐富的田地,可以說是綠鬣蜥的樂土,也因此,牠們對環境的衝擊,屏東的農民最有感。雖然屏東縣在民國102年就開始進行移出作業,且移除數量每年增加,不過,屏東縣農業處長鄭永裕坦言,原野地繁殖速度近幾年仍大幅成長。

屏東遭到綠鬣蜥肆虐最為嚴重。

綠鬣蜥喜愛棲息在河川流域,主要分布在萬年溪附近一帶,目前以屏東市和周遭的鄉鎮包括萬丹鄉、竹田鄉、內埔鄉、麟洛鄉、潮州鎮為主要分布點,外圍一點包括萬巒鄉、九如鄉、新園鄉、鹽埔鄉甚至到東港,則是發現比較零星的綠鬣蜥。

屏東縣這些年陸續祭出多項移除計劃,除了動保科人員接到通報會到現場抓捕外,過去也曾和野鳥協會合作。鄭永裕解釋,鳥協對於野外觀察較為熟悉,對分布也有所了解,能夠比較有計畫性、集中性的去設置陷阱。

108年為鼓勵民眾抓捕綠鬣蜥,屏縣政府祭出「綠鬣蜥兌換農產品」的活動,只要捕捉到體長(鼻子到肛門)超過20公分,就可以兌換當地特產老鷹紅豆、有機黑豆等農產品,收到不錯的成效,每年登記都發放破千包。

屏東祭出「綠鬣蜥兌換農產品」的活動。記者姜國輝攝

109年屏東開始聘請專業雇工做移除,雖然這位「達人」獵捕快狠準,但速度仍趕不上綠鬣蜥的擴張。從102年執行移除計畫,每年抓捕的綠鬣蜥數量都是翻倍成長,106年1000隻到108年來到4200多隻、109年則到8400多隻。

綠鬣蜥在屏東野外的繁殖擴張速度相當快。

數據來看,屏東目前的移除人力尚且不夠用,因此110年計劃再爭取經費,大約200萬左右,已經在疫情後委由廠商執行。目前屏東除了單點人力,就是現有的綠鬣蜥達人外,還有專業移除廠商,目標希望先達到109年的移除量。

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於109年8月20日公告,依《野生動物保育法》第三十一條第一項,美洲綠鬣蜥為「有害生態環境、人畜安全之虞之原非我國原生種陸域野生動物種類」,若有飼養的民眾,應於109年11月30日期限前向所在地縣市政府完成登記,以免後續變成非法持有,但期間內屏東僅登入42件,少之又少。

綠鬣蜥飼養須登記。記者姜國輝攝

根據法定登記方法,飼主須攜帶身份證明文件以及可辨識之動物照片,不過隨著年紀增長,綠鬣蜥也會長大,甚至外型、顏色都可能有所改變,若只用照片登記,那麼若有飼主偷偷棄養,怎麼找得到?

鄭永裕坦言,當初就覺得這樣的登記方式有盲點,因此曾發正式公文到農委會,希望能用更科學化的方式管理,「但他們認為這樣耗費的成本太高了,綠鬣蜥有鱗片、皮又很厚,打晶片不容易,基於技術層面、管理成本上的考量,並沒有被接受。」

因此,屏東所有登入的綠鬣蜥,都是以相片管理,鄭永裕說,雖然管理上有困難,但目前還是將目標放在野外族群的移除,避免持續擴散、造成環境更大的壓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