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強忍者龜潘秋林​

走2.4萬公里畫出台北下水道

下水道是一座先進城市的指標公共設施,為維持排水暢通,必須定期安排人員進入清淤。但歷史越是悠久的都市,底下的排水系統越顯複雜,即使是每天穿梭在下水道的清潔人員,也不見得能完全掌握那迷宮一般的路線。而台北市環保局溝渠隊之所以能安全的進出,全靠北市查溝第一把交椅,有「查溝達人」之稱的潘秋林所繪製的一份「攻略地圖」。

▲潘秋林繪製的溝渠流向示意圖。潘秋林提供

今年65歲的潘秋林,1978年就進入台北市環保局溝渠隊,這些年來,他待過負責清淤的人力班、機械班。23年前,潘秋林升任第二溝渠隊查溝班班長,巡查下水道淤積的程度是他主要的工作。東起雙北交界的內溝溪,西到北投關渡宮,市民大道以北與陽明山馬槽之間都是潘秋林查溝的範圍,這樣的工作內容,讓他每天都要像忍者龜一樣在下水道爬進爬出。

▲台北市清潔隊溝渠隊班長潘秋林今年已經65歲,加入溝渠隊達43年,每天都要在下水道清查溝渠淤積程度。

採訪這天,清晨5時,天還沒亮,我們就跟著潘秋林班長到內湖執行勤務。只見他在巷子裡穿起俗稱「青蛙裝」的防水工作服,戴上安全帽與頭燈,再與隊員撬開厚重的人孔蓋,架好下溝的裝備,檢測下水道的環境安全後,便熟練地爬下漆黑的下水道裡工作。

一進到地底,耳邊傳來陣陣的水流聲響,頭上的探照燈照向漆黑的箱涵,原本躲藏在暗處的蟑螂、蜘蛛紛紛現蹤。看到這樣的景象,記者瞬間雞皮疙瘩佈滿全身,這卻是潘秋林和其他查溝隊員的日常,下水道執勤的辛苦,確實非一般人可以想像與忍受。

不過,潘班長卻說,現在的環境跟以前比好多了,「早年的下水道,雨水、污水沒有分流,化糞池裡的那些黃金、用過的衛生紙、衛生棉全都混在裡面,有時候還要清理像是死豬、死貓、死狗等動物泡爛的屍體,甚至還有颱風天被沖到下水道的車。」

回憶起剛進環保局的時候,潘秋林說,身上的髒污加點洗衣香精就能去除,但就算休假時遠離下水道,呼吸中還是會帶有溝渠的臭味,那種噁心的感覺會讓人兩三天吃不下飯。

▲早年潘秋林清淤的時候,下水道,雨水、污水沒有分流,化糞池裡東西全都混在裡面,有時候還會看到泡爛的動物屍體。

▲下水道隨處可見「蟑螂群聚」,堪稱是菜鳥查溝隊員的震撼教育。

台北市的雨水下水道是結合早期的灌溉溝渠與天然水路,再加上都市開發後規劃新的排水系統而組成,新舊夾雜,像是一座龐大的地下迷宮。潘秋林自爆有次查溝時在下面迷路,無線電又收不到訊號,再加上還沒有熟悉溝渠的路線,只能在不見天日的下水道中,等待同事沿路打開一個又一個的人孔蓋搜尋,他坦言當時自己是有點害怕。

由於錯綜複雜的下水道沒有完整的資訊可供參考,若遇到要清查積淹水地段的溝渠時,隊員往往只能慢慢地在地底下摸索,有時還要在不到一公尺高的管線中匍匐前進,工作上不只辛苦,效率也不好。於是,潘秋林想說,不如動手畫張溝渠流向圖,除了能夠讓自己快速的瀏覽,也可以幫助同仁更快熟悉轄區的下水道。

▲下水道管線錯綜複雜,連查溝經驗豐富的潘秋林也曾迷失方向。

開始畫圖之前,潘秋林首先要準備一台電腦,但單位沒有經費,他便自掏腰包,花錢買了一台網咖淘汰的電腦放在辦公室。不過,只有小學學歷的潘秋林,其實在這之前,連電腦都沒有摸過,他於是從開機、關機學起。

然而,繪製地圖需要精通專業繪圖軟體,潘秋林不會,只能土法煉鋼,先把每天查溝的資料寫在紙上,等回到辦公室後再將Google Maps的地圖剪下來,貼到Excel上,然後照著腦海中的印象與手上的筆記,一條線一條線慢慢地去拼接。除此之外,他也會向同事求證轄區內溝渠的銜接狀況,如果有遺漏的就立刻補上。

在查溝的過程當中,潘秋林發現有一些本該完整的溝渠卻在奇怪的地方中斷,為了解答心中的疑問,他去下載日治時代的瑠公圳圖來核對,這才知道,隨著都市發展,人們為了要蓋房子而去申請排水系統改道,將瑠公圳納入雨水下水道系統,因此變得更加錯綜複雜。有了這個發現,潘秋林逐一將原本有銜接的溝渠原貌拼湊出來,讓他的「溝渠流向圖」更加全面。

▲潘秋林只有小學學歷,為了繪製溝渠圖,只能土法煉鋼,剪Google Maps的地圖,拼貼到Excel上。

歷經七年,每天利用上班的空檔與下班時間繪圖,潘秋林總算在2007年完成了《台北市北區溝渠流向示意圖》。這張圖紀錄了台北市市民大道以北的大小溝渠兩千兩百多條,總長度累積460多公里,裡面包含水流的流向、人孔蓋的相對位置以及下水道管線的高度,完整涵蓋轄區內所有溝渠的資訊。地圖的精細程度連台北市水利處都特地來取經,「我畫的這張圖絕對不會錯誤」,潘秋林對著鏡頭,自信地說著。

這張圖幫助有多大?即將接任查溝班班長的黃宏融最清楚,他說,「溝渠流向圖其實不只對我幫助很大,對整個查溝班作業的同仁都非常有幫助。」藉著這一幅溝渠流向圖,黃宏融可以清楚地知道,哪一條道路哪一條巷弄裡面有自己負責的溝渠,「這份圖我會繼續沿用下去,讓新進的同仁不用再像以前那樣慢慢摸索。」

▲潘秋林的溝渠流向圖,讓查溝班成員能清楚而快速的完成任務。

已將地圖烙印在腦海中的潘秋林,熟悉轄區內所有溝渠的分布、水的流向,甚至連溝渠結構及人孔蓋的位置也如數家珍。採訪當天,我們就見證了何謂「經驗」,即使在沒有標示的下水道中,潘秋林也能掌握前進的方向,「我們在文德路下方,現在正往東方,往成功路的方向走。」每個分叉、轉折會通往哪一個地方,一點都難不倒他。潘秋林笑著說:「如果有人在下水道迷路,只要call我,我就可以在外面遙控他,告訴他你可以從哪裡出來,真的我可以。」

走著走著,潘秋林突然指著前方:「你看,有魚!」燈光一照,只見水花翻騰而起,密集的魚群直往我們的腳上衝撞過來。這突如其來的景象讓潘秋林也忍不住驚呼:「哇,簡直就像在魚池裡面了!」一路下來泥鰍、吳郭魚、鱔魚、一枝花還有蝙蝠輪番登場。原來在溝渠隊的夥伴們共同努力之下,台北市的雨水下水道早已不像以前那樣污濁、髒亂,反倒是充滿了生命力。

▲台北市下水道清淤有成,可看到吳郭魚等魚類。

▲潘秋林說泥鰍也是溝渠中常見的生物。

憑著自學電腦完成轄區內溝渠流向示意圖,經驗豐富的潘秋林成為環保署認證的溝渠清疏達人,曾連續六年獲邀擔任側溝清疏觀摩講師。身為查溝班的第一把交椅,每當有政治人物要進入下水道參訪視察時,都會請潘秋林帶路。他說:「我曾經帶過陳水扁市長,馬英九市長跟郝龍斌市長下溝,那個路線都是我安排的。」

▲潘秋林是查溝班的第一把交椅,曾連續六年獲邀擔任側溝清疏觀摩講師。潘秋林提供

2021年11月9日,潘秋林在台北市環保局溝渠隊的推薦下,獲選全國特優清潔人員,之後更受邀到總統府由蔡英文總統親自接見。資深的潘秋林被安排坐在蔡總統隔壁,他感到緊張,卻又有一股成就感。已經準備退休的他,回想起當時的心情,其實百感交集,「可以跟同年紀的總統坐在一起,憑良心講我心裡有一種喜悅啦。」

▲潘秋林獲選全國特優清潔人員,受邀到總統府由蔡英文總統親自接見。潘秋林提供

潘秋林23年的查溝生涯,行走大約24000公里的路程,差不多徒步環繞台灣20圈,但他從不言苦,「古人講一句話啊,身在宮廷好修行。」潘秋林認為,自己領著兩千三百萬人的納稅錢,就一定要盡心盡力地去做好自己的工作,「我沒有辦法做到百分之百,但是最起碼要對得起天地良心,對得起市民,對得起納稅人。」

2022年1月14日清晨4時30分,潘秋林一如往常,騎著摩托車前往環保局第二溝渠隊報到,但這一天是他退休的日子,43年3個月又17天在清潔隊的生涯,潘秋林的內心充滿感激。

下班之前,他向查溝班的同仁表達感恩之情,感謝這些年來他們的配合與幫助,溝渠隊其它單位的夥伴們也紛紛上前與潘秋林擁抱、合照,要他有空多回來走走,探望這些老同事。查溝班的兄弟們準備花束與拉炮來歡送他們的潘班長,「同仁對我的肯定讓我感覺,在這一個地方的付出值得了,我的人生可以了。」潘秋林笑笑的說。

▲上班最後一天,查溝班的同仁贈送禮物給潘秋林。潘秋林提供

▲潘秋林退休的這一日,查溝班的所有同仁列隊歡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