深夜法器聲響起

百年習俗「送肉粽」解密 7大禁忌別碰

深夜法器聲響起

百年習俗「送肉粽」解密
7大禁忌別碰


深夜時,路上鞭炮聲、法器聲鑼鼓喧天,隊伍浩浩蕩蕩前進,沿途住家門窗緊閉,沒人敢出來看熱鬧,宛如空城。這是在進行特殊喪葬儀式「送肉粽」,有人上吊就會辦法事,原本只存在彰化海線地區,後來山線的彰化市、員林鎮也有,近年更擴及台中市、南投縣和雲林縣,過程中有「7大禁忌」。學者認為,這項科儀主要是安定民心,但也和利益有些許關係。



起源

一提到送肉粽,許多人率先聯想到的地點就是鹿港,其實台灣很多民間習俗都與原鄉有關。鹿港文史工作者陳仕賢提到,早期鹿港與大陸泉州是對渡的重要港口,所以留下很多傳統習俗,流傳近百年的送肉粽就是其中之一。

陳仕賢解釋,因死者用很極端的手段結束生命,當地住民、左鄰右舍就想藉由王爺信仰的力量,把這個靈送出去,讓地方恢復平靜,達到安定民心作用,「上吊用另外一種形容詞來稱呼,就像我們綁肉粽一樣,後來才會把送吊鬼的名稱改為送肉粽。」


台灣有「送肉粽」習俗的地區

儀式

送肉粽的法事又分為一般道士與跳鍾馗,鹿港「保真壇」施宣熹道長介紹道士部分,他說,如果深夜11點開始,差不多10點半先開壇、淨壇,請王爺起駕;一名道士搭配數名穿肚兜的「小法」法師,到事發處做小科儀,以草人、紙人代替亡者,是謂「代人」,繩子則代表煞氣,把兩者放到有金紙的紙箱,送出主家(喪家)。他表示,如果亡者在樑上上吊,會取下一部分樑柱,若是門則全拆掉一起送走,以免煞氣留在原地。

道士、法師做法

施宣熹指出,從主家走到海邊,會選兩地間最近的路線,沿途把「煞」壓在隊伍前頭,神明、乩童在後,一旁有人撒鹽米,有人敲鑼打鼓,有人放鞭炮,隊伍最後有兩支掃把,從出發一直掃到海邊,象徵「掃煞」。他解釋,鹽米經畫符、念咒變「金子彈」,可拿來打煞氣。

隊伍前進、放鞭炮

施宣熹說,到海邊後先火化掉裝繩子、紙人的紙箱,現場備有草蓆(草龍)和一隻鴨,四處拍打草蓆,再把鴨送出去,取其音象徵「壓煞」;放完鞭炮就結束返回,整個儀式約2小時,但參與者不能先回家,要先去廟繞一圈拜拜。

海邊燃燒大火

至於「跳鍾馗」部分,擔任電影《粽邪》顧問的「無爭關聖鍾馗殿」法師許白龍臥雲表示,在舉辦儀式前一周就會開始準備符咒、祭品、草蓆等東西,例如5根青竹符用來安結界,東南西北中各放置1根,可能會放在祭壇旁或村莊四周,而鹽米自古就是可破煞的東西,草人則代表煞神。

跳鍾馗

許白龍臥雲說,到了現場,會先由法師將符咒開光,接著調用神明的兵馬做結界,扮演鍾馗後會打草龍破煞,再用雞鴨去開光鹽米,一直到最後把煞壓出去才算完成。

許白龍臥雲也提到,送煞不光是要把繩子取下,鍾馗還會上去將橫樑拿下,如果是水泥牆也要敲一角下來,樹的話就是鋸掉,過程中不能叫名字、不能回頭也不能脫隊。

器具

黑令旗

雞鴨

流程

清晨

出殯

「入殮、出殯、安葬」台灣習俗

上午

勘查路線

發給住戶「壓煞符」貼在門窗

下午

普渡好兄弟

請角頭廟神明坐鎮各路口

晚間

送肉粽開始

大約從9點或11點開始進行

深夜

送肉粽結束

全部儀式結束2小時

迷思

如果遇到送肉粽隊伍該怎辦?施宣熹表示,跟著走一段路再閃開,「你要順著祂,旁邊有岔路就走開,曾有年輕人硬闖,隔天就被帶走了。人真的不能鐵齒,就順著走,為何要跟祂強行?」許白龍臥雲則說,以正統的鍾馗來說,民眾可攔下鍾馗,他們身上都會攜帶硃砂,在額頭點一下就可離開,「我們今天講一句真的,又不是你害死祂,不用怕成這樣,跟著走就是求個心安而已,基本上就是保持一顆尊敬的心。」

現在只要有送肉粽的消息,時間、地點總會快速在社群網路傳開,讓當地人直呼很害怕。對此,施宣熹表示,只要帶著敬畏的心,「本來就沒有那麼恐怖,都以訛傳訛,只是不要看祂,不要阻礙祂,讓祂順順走出去就好。」

沿途住戶門窗緊閉

衝突

台灣民俗專家、台中教育大學台灣語文學系副教授林茂賢指出,送肉粽本專屬於彰化海線地區,後因仿效作用才逐漸傳開,其中原因很可能分為以下兩點。

林茂賢說,首先,道士、法師為增加工作機會,將原本在海線的習俗慢慢擴展到平原,甚至到彰化的深山地區;第二則是「恐懼感」,一般人都怕吊死鬼抓交替,為避免再次發生,彰化鄰近地區都會效仿做同樣科儀。

林茂賢表示,利益關係是其中一項,但最主要當然是「求心安」占較大的比例,因為除了道士鼓舞之外,家屬也需要透過送肉粽來送走恐懼感,尋求安定。

禁忌

海邊東西別亂撿
(可能是相關物)

參加不能戴項鍊
(類似上吊意象)

過程中不能脫隊
(以免被煞氣跟)

沿途不能叫姓名
(以免被煞氣跟)

住家不能開門窗
(以免煞氣竄入)

回程不能轉頭看
(以免被煞氣跟)

先去拜拜再返家
(以免被煞氣跟)

深度討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