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者:野之苹

修改時間 2018-06-02 07:13:03

野之苹的小際遇

職業:文字創作者

老師說:「心裏有話要說,跟你能不能創作出好作品,是兩件事情。」

每一個人都會有想要做得事情。在古代的儒家稱之為「志向」,換成現代來說十之八九就是指「職業」。會想當作家,完全是被自己給逼的。寫寫東西,把自己的感受經歷透過文字,傳達給旁人,或許旁人會經由這些具體的「符號」,而有感受。或許,我能做到吧!

在沒有寫作習慣以前,我真的不知道自己想幹什麼。「人生到處知何似,恰如柳絮隨風擺;飲酒歡渡年少狂,此生或許就這樣。」大概是這種感覺。

在古希臘戴爾菲神殿上刻著兩句箴言,第一句「認識你自己」,第二句「凡事勿過度」。「你到底想做什麼?」這一個問題的答案,在唸書當學生的時候,我不知道;在退伍找工作的時候,我不知道;在工作賺錢的時候,我不知道。常常在想「如果說我工作,只是為了錢,而且過得不開心,那我活得時間越長,不就越沒有意義。因為,我不快樂!」

那一天的下午,我人在內湖的誠品書店。在此之前,我不知道南懷瑾是誰。對於佛學僅僅只有初淺的認知,對於儒家、道家也是瞢懂,至於「唸書」這件事情,完全是出於「工作需要」才做得。比起唸書、思考,我情願一整天在線上打怪、升等、撿寶跟組隊。不過「命裏有時終須有,命裏無時莫強求」,當老天爺要你「改變」的時候,那一個契機就會出現,也可以說是「奇蹟」。就這樣我的價值觀,完全改變了。

那本書叫《孟子與盡心篇》南懷瑾講述。主要是南懷瑾老師上課的錄音。老師在2012年過世了,而這本書是2011年時,經由弟子的編排抄錄,經由老師的校對。經由各種緣由,最後於2014年上架。其中打動我心的是《尚書.大禹謨》的十六個字「人心惟危,道心惟微,惟精惟一,允執厥中」。當時就這樣,在書店站了至少半小時,第一次在沒有人推薦,事前不知道作者的情況下,就買下這本書。從此之後,我就跟哲學結緣了。

南懷瑾老師,是佛學大師,也是國學大師。主要的核心理論是「佛學」。而當初世尊,也就是釋迦牟尼佛之所以拋棄一切榮華富貴,出家脩行,為的是要了脫「生老病死」,希望找到人生的終極意義。快樂是剎那生滅的,快樂是非常短暫的,而人生痛苦的時間比快樂要多不知道幾倍。世尊悟道後,傳法四十幾年。幾千年下來,「佛學」在世界各地流傳,幾百年前中國有許多譯經大師將「梵文」寫成的經典,都翻譯成中文。「要知道活著的意義?」想知道自己到底要幹什麼,可以在佛經裡面找答案。

當然!佛學,只是「了解自己」,展現生命意義的「各種方法」之一。

在中國,孔孟的儒家、老莊的道家,西方柏拉圖與亞理斯多德建構的哲學系統,奧古斯丁與多瑪斯的哲學,康德的三大批判,黑格爾的理論...等等,這些都可以幫助人們,找到生命的方向、價值與重心。

有句話說:「沒有哲學,人生是盲目的;脫離人生,哲學是空洞的。」

知識,是要拿來運用的。

就我自己的改變是,我變得喜愛唸書,尋找知識與學問,變得愛思考。結果...我變成只會看書的人,喜歡講一些覺得有趣的事情。

寫心得,就變成了一種習慣,也變成我自己生活的一部分。這樣我不當「文字創作者」,那我要做什麼呢?

因為,除了唸書,寫寫東西之外,我對於大千世界裏的其他事情,現在都看的很開。有也好、無也好,反正什麼都很好!這個世界就是一樣在運轉,差別只在於自己的「心靈」變成什麼樣。

這就是我自己的經歷。

一個因緣巧合,一本書,改變了一個人。所以說,想當作家是自己逼的。因為,我是真的喜歡看東西、寫心得的人。

但,就像開頭說得:「心裏有話要說,跟你能不能創作出好作品,是兩件事情。」

如何提昇寫作能力?如何使自己與讀者產生共鳴?如何讓作品的生命展現更美的光輝?就是我接下來想做得事情。

留言板

回到最上面